【专题论坛】直肠癌No.253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
位于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的No.253淋巴结清扫,是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关键步骤。这一手术步骤的临床意义正在演变。具备何种临床病理特征的直肠癌病例能从该操作中真正获益,目前尚存争议。当前证据表明,应在有高危因素或有证据怀疑存在转移性受累的患者中选择性进行而
位于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的No.253淋巴结清扫,是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关键步骤。这一手术步骤的临床意义正在演变。具备何种临床病理特征的直肠癌病例能从该操作中真正获益,目前尚存争议。当前证据表明,应在有高危因素或有证据怀疑存在转移性受累的患者中选择性进行而
快餐不冤,真正让肠道“沦陷”的,竟是你每天都在吃的它——加工肉类,风险竟然是油炸食品的20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炸裂?别光盯着薯条,肠道的“头号公敌”早就换人了。
2018年,25岁的周祈远是一名男模。身材高挑,却因为常年维持体型而长期处于营养失衡状态。他的日常作息几乎完全被拍摄和走秀行程打乱,经常凌晨两三点才收工,早晨又要匆忙赶赴训练。为了让肌肉线条看起来更清晰,周祈远几乎不碰主食,常年靠蛋白粉、牛排和能量饮料支撑,蔬
36岁女性,主诉便血半年余。妊娠3月余出现便血,伴大便不成形、偶有粘液,未重视。2024年1月5日分娩,便血无好转,伴肛门区胀痛、里急后重。后经查体、肠镜及病理确诊直肠腺癌,盆腔 MRI、胸部 CT、PET/CT 提示肝肺转移可能。
直肠癌治疗目前已进入多模态联合时代,尤其在新辅助放化疗、免疫治疗广泛应用背景下,肿瘤本身及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导致的营养问题日益凸显。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ncer-related Anorexia Cachexia Syndrome,CACS)作为肿瘤患者
“现在便血基本没有了,吃饭也正常了,浑身也有劲了,辛博士的治疗真的很用心。”近日,在德州市德广医院接受治疗的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张文(化名),谈及自身病情变化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查出直肠恶性肿瘤后,她没有选择传统手术及化疗治疗,而是选择来到德广医院接受中西医联合
让人痛心的是,同一天有两位女网红被曝出离世的消息。人皆是因癌去世,一个心态乐观,一个热爱运动。
昨天门诊遇到一位特殊的患者,让我不禁深思。59岁的李大爷,3年前做了直肠癌手术,医生信誓旦旦地说"切得很干净"。谁知半年前体检发现肝脏多个转移灶。
在直肠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中,新辅助化疗作为术前干预的关键环节,其应用旨在通过系统性药物治疗手段,为后续治疗创造更优条件、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标准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剖析新辅助化疗的核心目的,不仅能明确其在治疗流程中的定位
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如何保证肿瘤切除彻底,又保留肛门功能,一直是外科领域追求的核心目标。随着手术方式和器械的不断发展,保肛已逐渐成为常规选择。然而临床实践中,预防性造口仍被广泛使用,其初衷虽为降低吻合口瘘风险,但造口带来的护理负担和生理不适,也降低了患者生活
结直肠癌的治疗已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其中RAS和BRAF基因状态的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治疗效果和判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它们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能从某些靶向药物(特别是抗EGFR治疗)中获益。
8月28日,《大医生开讲·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直播间》聚焦这一话题,胃肠外科副主任池良杰,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林贵山与主任医师张桂枫联合开讲,用真实病例科普知识,详解筛查要点与多学科诊疗(MDT)的治疗优势。
新辅助放疗是可切除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控制肿瘤体积并提高R0手术成功率意义重大。研究显示,新辅助放疗在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受到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影响,然而其潜在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近日,榆林市横山区中医院外科病房里,患者谢女士(化名)的家属握着医生的手激动道谢。这源于医院近日成功开展的首例腹腔镜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Miles术)——这一突破填补了横山区“低位直肠恶性肿瘤微创根治术”的技术空白,标志着区中医院在微创胃肠外科领域迈上新台阶,
53岁这个年纪,不算老,但也不再年轻。很多人开始感觉身体不像以前那样扛折腾了,有时候肚子胀点气、拉个肚子,就容易胡思乱想。
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的传统治疗以新辅助放化疗(CRT)为核心,但近年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模式兴起,通过术前同步放疗与化疗显著提高了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并降低远处转移风险,同时推动了非手术管理(NOM)在临床完全缓解(cCR)或接近cCR患者中的应
这种病,不是哪天突然冒出来的。它像是影子一样藏在她以为的“痔疮”后面,一点点生长,一点点侵蚀。这个故事不是个例,也不只是关于屁股痒,而是关于我们太容易忽视身体那些“看上去不严重”的信号。
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3,男性和女性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139‰和0.086‰,是极为严重的疾病负担。同时,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特别是在50-64岁的群体中,直肠癌可占CRC病例的40%。直肠癌确诊时通常已发展为晚期,但随着筛查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
人们谈到饮食致癌,第一反应往往是“油炸不健康”。的确,从高温反复加热的油中生成的反式脂肪酸到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油炸食品的健康风险早已被广泛揭露。但若只盯着油炸不放,可能忽略了更为隐蔽,也更普遍的一种饮食习惯。
不少中年男人一到体检季,心里就揪着。最怕听到的,不是什么“三高”,而是胃肠镜后医生皱着眉头说:“有息肉,得留意。”问题是,明明不爱吃油炸,管住了嘴,怎么还是盯上了肠子?